龍應台的文字,「橫眉冷對千夫指」時,寒氣逼人,如刀光劍影。「俯首甘為孺子牛」時,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。從純真喜悅的《孩子你慢慢來》到坦率得近乎「痛楚」的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。

   《目送》的七十四篇散文,寫父親的逝、母親的老、兒子的離、朋友的牽掛、兄弟的攜手共行,寫失敗和脆弱、失落和放手,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。她寫盡了幽微,如燭光冷照山壁。

  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,深邃,憂傷,美麗。


讀龍應台的書不容易,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,因為物理系的男生問了一句:妳知道"蔚藍"的意思嗎?從而影響了作者寫作的用詞--不懂的字不用。只是,問題在於,作者懂的還是比一般的讀者來得多。然而,正因為龍小姐的內涵及見解,她的書也才有閱讀的價值。

拿到這本書,是因為訂閱的天下雜誌就要到期,等了一期又一期的續訂優惠,都是送隨身碟,突然有一期是送龍小姐的新作"目送"這本書,便毫不猶豫地續訂了。

書算厚,在現在的水準裏,能看完這麼厚的書,實屬不易,但看到作者一路由野火集、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、孩子你慢慢來,像極了一個女生從年輕到為人母,再到兒子的生離、父母的死別。

書中最特別的是,照片。照片多是由作者自己拍的。從野火集來聯想,不難理解作者對於事物的如此敏感,然而,對於這麼多事物的思考與描述,卻不免讓人感受到一股沈重,豐富的情感所帶來的負擔。用了情,當有一天失去來臨,情感的沈重。

作者寫父親,多是在子女要求父親不再開車之後,因為打那時候起,父親開始快速的退化,除了生理上,尤其是心理上,就像是宣告自己真的老了,不再有價值。我想到我的父親,印象最多的時候,是從父親生病以後,在那之前,父親的印象是矮矮胖胖,通常是喝醉了的吵鬧,對於兒時的我而言,這樣的恐懼要大於對鬼魅的敬畏。而生病以後的父親是安靜的,那是我們這一生中相處最久的時間。

作者父親的老,讓我想到外公。外公在幾個月前的一個平靜的下午,睡著睡著就走了。外公在退休之後就很悠閒,跟著舅舅去美國、去高雄,印象中的外公話不多,每每看到牆角長了野草,就忍不著的去拔,也不管那是誰的家,沒有野草的時候,就呆坐著。有一陣子,外公到慈濟的環保回收站去幫忙掃地,就像是正在上映的大愛劇場"走過好味道"中的菜粽伯,被設計的,但因此而減緩了衰老。

談生死,多麼難吶!尤其是談自己的至親。作者把看到自己父母的感受,對照到兒子,這樣的對映讓人感到失落了,彷彿是父母的老衰與無助,在未來的某一天勢必要輪到自己一般,該未來多了一份的恐懼。

這是一本好書,值得向您推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理財生活家-勞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